一、培養規格與培養目標
專業培養規格:本科(專科起點),兩年制,三年業余學習,最短學習年限不低于兩年半。
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物流管理理論知識和方法,具備各類企業物流需求分析、物流運作方案制定、物流過程控制的能力,能夠從事企事業單位物流運作管理工作的應用型高等專門人才。學業結束時,具有物流業中等資質從業資格所要求的能力與相應水平。
培養學生擁護黨的基本路線,熱愛祖國,遵紀守法,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系統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具有企業綜合管理的基本素養和技能,能夠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掌握一門外語;熟練應用計算機及網絡;具備一定自學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學位目標:管理學學士學位。
二、課程模塊設置
本專業共設置 7個模塊,分別是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專業拓展課、通識課、綜合實踐、補修課。
三、課程設置
1.公共基礎課
該模塊中央電大考試最低學分合計為 13學分,模塊設置最低學分為 20學分。
(1)統設必修課:開放教育學習指南、英語Ⅱ(1)、英語Ⅱ(2)、計算機應用基礎(本)、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
(2)選修課:學位論文指南。
2.專業基礎課
該模塊中央電大考試最低學分合計為 13學分,模塊設置最低學分為 22學分。
(1)統設必修課:西方經濟學(本)、物流管理基礎、企業戰略管理。
(2)選修課:基礎會計學、經濟數學基礎3、商品學、電子商務概論。
3.專業課
該模塊中央電大考試最低學分合計為 13學分,模塊設置最低學分為 28學分。
(1)統設必修課:物流設施與設備、物流信息系統管理、物流系統設計。
(2)選修課: ERP原理與應用、配送中心運作與管理、物流法規、客戶關系管理、國際物流管理、物品標識技術、采購與庫存控制、港口作業技術、商品運輸與包裝等。
4.專業拓展課
該模塊中央電大考試最低學分合計為 0學分,模塊設置最低學分為 8學分。本模塊全部為選修課:成本管理、運籌學(本)、專業證書課程、內部控制等。
5.通識課
中央電大設置統一的通識課程平臺,所有開放教育專業適用此平臺的課程;通識課模塊畢業最低學分為 2學分;通識課設置及通識教育是中央電大人才培養的特色之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通識課模塊課程不得免修免考;已取得電大畢業證書的學生,若再次注冊學習電大相關專業,原修專業已注冊過的通識課程,在新修專業中不得再次注冊學習(在教務管理系統中此類課程將不能實現注冊)和申請辦理課程免修免考,此模塊最低畢業學分通過修讀本模塊的其他通識課程獲得。
6.綜合實踐
社會調查(物流)和畢業作業(物流),統設必修,共 8學分,由地方電大根據中央電大制定的實踐環節教學大綱組織實施。該環節不得免修。
7.補修課
補修課程是指在注冊開放教育本科 (專科起點)專業學習的學生中,部分不具備該專業專科學歷或不具備學習該專業相關基礎知識的學生必須補修的課程。補修課程學分是按規定需要補修的學生必修的學分和畢業審核的必要條件。補修課程統一使用中央電大確定的課程名稱,執行統一的教學大綱或教學要求,并由中央電大推薦教材、提供相關教學支持服務。本專業需補修的課程是:物流學概論、供應鏈管理、倉儲與配送管理。
8.本專業學位英語、學位論文指南為學位課程,申請學位的學生必修。
9.統設必修課程嚴格執行統一課程名稱、統一課程學分標準、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材、統一考試。
10. 課程實踐環節成績計入課程學習成績,沒有完成課程實踐環節的不能取得課程學分。
11. 專業規則表中各課程開設學期是根據專業知識結構提供的課程先修、后續關系確定的,供學生選課時參考。開放教育各專業所有統設必修課程首次開設后均實行全年滾動開設。
四、畢業規則
本專業各模塊畢業最低學分依次是:
公共基礎課: 13學分
專業基礎課: 18學分
專業課: 23學分
專業拓展課:4學分
通識課:2學分(不低于 2學分)
綜合實踐:8學分
補修課: 12學分
本專業畢業最低總學分為 71學分。本專業各模塊畢業最低學分之和為 68學分,各模塊統設必修課學分之和為 39學分。
本專業學位申請規則:達到畢業要求,取得專業最低畢業總學分、參加中央電大考試課程平均成績達到 75分,其他課程平均成績達到 70分,畢業論文成績達到良好以上,參加學位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本)課程考試并通過等。
詳見本專業學位授予實施細則。
五、課程說明
1.開放教育學習指南
本課程 1學分,課內學時 18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為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學生開設的必修課程。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接受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生在進入專業(課程)學習之前,了解和熟悉電大開放教育新的學習環境,建立與開放教學模式相適應的新的學習理念,了解并盡快適應遠程開放教育教與學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學習技能,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概述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含義、特點及其與其他教育形式的區別;介紹廣播電視大學的系統結構、辦學形式、運行機制、教學管理和社會聲譽;介紹電大現代遠程開放教育一般的學習形式、學習方法和技巧;介紹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學習的方法,怎樣利用計算機網絡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以及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等一般教學媒體的使用方法等。
2.物流管理基礎
本課程 5學分,課內學時 90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企業物流戰略規劃、物流技術決策、物流流程改造、物流設施設備決策、物流財務管理、物流風險控制等。
先修課程:管理學基礎、物流學概論、市場營銷學等。
3.物流設施與設備
本課程 4學分,課內學時 72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五大運輸方式的基礎設施和港口、場站、貨棧等物流節點中的起重機械、輸送機械、裝卸搬運機械、流通加工機械,以及現代化倉庫中的集裝化技術、貨架技術、月臺技術、起重搬運機械、包裝加工設備和倉儲設備。通過對這些設施和設備的功能、技術參數、結構特點及應用范圍的介紹,使學生對物流裝備的合理選擇、正確配置、合理使用及規范化管理有較深切的認識,正確了解物流技術裝備在現代物流系統的作用,通過切實選好、用好、管好物流設備,充分發揮其效能。
先修課程:物流學概論。
4.物流信息系統管理
本課程 4學分,課內學時 72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的采集、物流信息的處理、物流信息的使用、物流信息系統的構成與運作、物流信息反饋等。
先修課程:物流學概論、計算機應用基礎、物品識別技術與應用。
5.物流系統設計
本課程 5學分,課內學時 90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對物流活動從系統的角度進行闡述與分析的一門課程。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配送中心選址分析、物流及運輸路線設計、物流流程設計、物流模式設計、物流設施設備選擇等。它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
先修課程:物流學概論、物流管理基礎、配送中心運作與管理、物流設施與設備等。
6. ERP原理與應用
本課程 4學分,課內學時 72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 ERP的發展歷史; ERP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模塊; ERP項目的組織與實施; ERP軟件的操作與使用; ERP案例研討; OA、 PDM系統的理論、模塊及與 ERP的集成。
本課程的能力目標:了解 ERP的發展歷史,掌握 ERP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核心業務邏輯流程,掌握 ERP項目實施的關鍵決策因素和組織實施方法;了解 ERP軟件的發展狀況,了解 ERP軟件的一般操作方法;了解OA、 PDM等相關軟件。
7.配送中心運作與管理
本課程 4學分,課內學時 72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配送中心概述、配送中心建立的條件、配送中心選址、配送中心功能、配送中心作業規程、配送中心信息系統、配送中心設備設施、配送中心系統設計、配送中心管理、電子商務下的運作等理論與實際操作,配送中心規劃的經典案例。
先修課程:倉儲與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定量分析方法等。
8.商品學
本課程 4學分,課內學時 72學時,開設一學期。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商品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商品質量和商品品種、商品分類、商品特性、商品標準、商品檢驗、商品包裝與商標、商品儲運與養護、商品與環境等。
先修課程:管理學基礎。
9.客戶關系管理
本課程 3學分,課內學時 54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客戶關系管理的興起、客戶的概念及其特征、客戶的分類、客戶關系信息系統的設計、客戶數據管理、客戶營銷管理、客戶管理績效評價、客戶服務中心管理等。
先修課程:管理學基礎、市場營銷學、電子商務概論、企業戰略管理等。
10.物流法規
本課程 2學分,課內學時 36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物流合同法、物流與貨物銷售相關法律、包裝運輸配送相關法律、口岸法律、有關的國際公約等。
先修課程:經濟法概論。
11.物品標識技術
本課程 3學分,課內學時 54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通過教與學,使學生了解條碼的發展歷史和前景、條碼技術的研究對象與特點,條碼應用領域。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物品的特性要素、物品標識表達的主要要素、物品編碼基礎知識,各種物品編碼技術的主要內容、特點和分類及應用、物品編碼的識讀、符號的生成和檢測設備的原理與系統應用的基本要求。
先修課程:物流信息技術。
12. 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
本課程是中央電大開放教育本科專業(理工科專業除外)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統設必修,學分2,課內學時36,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學習,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完整地把握我國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正確認識和處理我國的民族問題和民族關系,自覺地維護祖國的統一,增強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意識,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與進步,為加速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力量。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我國民族的歷史與現狀和我國的民族政策等,具體闡述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民族發展、民族關系、民族問題等方面的理論,介紹了我國民族和民族問題發展的歷史、現狀,著重講述了我國的民族平等團結政策、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民族干部政策、民族經濟發展政策、民族文化教育發展政策、民族語言文字政策、民族風俗習慣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
六、關于學生選課的說明
學生在擇業方面偏重于在專業物流企業中從事物流管理工作的,建議選修配送中心運作與管理、客戶關系管理、國際物流管理、商品運輸與包裝、商品學。
版權所有 張家界市廣播電視大學現代信息技術中心 網站備案號:湘ICP備14000873號-1